受惠宅经济带动,面板价格从 2020 年 6 月开始走强,随着欧美各地解封在即,成为第 3 季报价走势的关键。
TrendForce 研究部副总邱宇彬表示,32 吋、43 吋面板6 月价格持平,50 吋、55 吋面板涨幅约 2~3 美元,而 65 吋以上大尺寸电视面板仍有 6~8 美元的涨幅。
面板涨势明显收敛,但仍预期第 3 季面板价格没有立即反转的风险。邱宇彬指出,面板报价涨幅明显收敛。
邱宇彬表示,随着欧美即将在 7 月迎来解封,市场预期消费开始转向旅游等户外活动,因此品牌厂提前调整订单,使得面板涨势明显收敛,但目前供应链库存健康,终端市场消费也平稳,因此预期第 3 季面板价格没有立即反转的风险。

一辆车要用几百甚至上千个芯片,缺一个就会导致整车无法生产。近期,全球汽车行业集体陷入“停产潮”,福特汽车、铃木汽车、大众美洲公司、丰田汽车、本田汽车等众多知名车企都发布了暂停工厂生产线的计划。
“芯片荒”,企业高管们更慌!有些高管们甚至直接跑去芯片制造商门口蹲点。
而“缺芯”的不止汽车行业,如今,“芯片荒”的影响已经蔓延至各类企业。
高盛最新研究报告指出,全球多达169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,受到芯片短缺的打击,包括钢铁产品、混凝土生产、空调制造、啤酒酿造、肥皂生产等众多行业。
全球“缺芯”加剧,涨价势在必行。“买不到”和“买不起”已成为不少下游企业共同面临的困境。

半导体晶片短缺冲击全球多项产业的生产量能,带动诸多半导体大厂营收、获益创新高,但有经济学家警告,虽然全球晶片荒带动晶片价格上涨,然而并非每一种晶片都能从中受惠,随着大陆产能扩大,低阶晶片的价格可能会大幅衰退。
新冠疫情发烧一年多,晶片价格水涨船高,许多半导体大厂受益匪浅,尽管现阶段疫苗面世,全球迈入后疫情时代,晶片供需失衡仍未缓解,且随着美中贸易战、科技冷战愈演愈烈,晶片短缺问题迄今仍见不到一丝曙光。
据《CNBC》报导,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经济学家分析师Alicia Garcia-Herrero表示,晶片短缺冲击全球供应链,从车厂到电子消费产品都受到严重的打击,但不是所有晶片的价格都随之上涨,「其中以低阶晶片的价格最有可能会暴跌」。
Alicia Garcia-Herrero指出,「由于大陆投入大笔资金于低阶晶片供应链,这些晶片的价格可能会暴跌」;而另一方面,5G和电动车相关晶片等高需求的高阶晶片,价格将会持续上涨。
美中两国角力延烧科技产业,美国对多家陆企施以制裁,限制大陆企业取得半导体制造设备,导致大陆在晶圆代工领域处处受制,也因此一些公司早在禁令前,开始囤积大量的晶片;Alicia Garcia-Herrero认为,地缘政治的风险并不会消失,美国政府现阶段也致力于振兴国内半导体产业,以规避风险。

6日外媒报导,伟创力采购兼供应链主管Lynn Torrel表示,半导体供应商已纷纷推迟短缺问题缓解的预估时间;需求实在太强,预测的时间点已延至2022年年中至年底;部分供应商甚至预测,短缺问题将延续至2023年。
伟创力执行长蔚阮欣说,疫情的干扰已促使跨国客户对供应链重整进行更为严厉的检视,比中美爆发贸易战时还认真。
她说,多数企业不会单纯只因关税就采取行动,因为这仅是短期因素,但疫情、运输成本激增却会冲击整体持有成本,进而带动区域化。
伟创力在30国拥有超过100个生产基地,主要为福特、英国家具设计商Dyson、英国线上杂货商Ocado及美国电脑与印表机制造商HP生产装置及电子品。伟创力是晶片的大买家。

随着韩系DRAM大厂加速旧制程移转生产CMOS影像感测器,在市场供给缺口持续扩大情况下,利基型DRAM价格再现飙涨行情。
据统计,利基型DRAM因供不应求,5月合约价持续调涨,4Gb x16 DDR4合约均价上涨9%达2.45美元,4Gb x16 DDR3合约均价上涨9%达2.43美元,累计今年涨幅已达52~57%。缺货严重的2Gb x16 DDR3合约均价上涨13%达1.97美元,累计今年涨幅已逼近90%。
由于现货价与合约价间仍有高达30~35%溢价差,业界预期合约价逐月调涨至年底,包括华邦电、晶豪科、钰创等营运看旺到第四季。
由供给面来看,三大DRAM厂去年第四季调整产品线;同时,韩系大厂将旧DRAM产能移转生产CMOS影像感测器,同样导致利基型DRAM供给明显减少。
但由需求来看,应用在工控及安防的人工智慧物联网(AIoT)遍地开花,总体来看,利基型DRAM供不应求情况将延续到下半年,价格涨势将持续到年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