芯片巨头TI中国区裁员!

2025-09-26 12:00:000

9月26日消息,据多路行业信源及知情人士透露,全球模拟芯片巨头德州仪器(TI)启动中国区新一轮人员优化,主要涉及现场应用工程(FAEE)等核心技术与支持岗位,目前相关岗位调整已在部分区域逐步落地。

作为曾经一代中国工程师的“启蒙导师”,TI的C2000系列等产品享有盛誉。但如今,这位“模拟一哥”在中国市场正面临内外夹击:本土厂商奋起直追、地缘政治带来不确定性、加之工业与汽车两大主力市场需求持续疲软,TI的“金字招牌”背后,压力显而易见。

财报不会说谎。TI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不太理想的成绩单:全年营收下降11%,净利润缩水26%。其赖以生存占收入七成以上的工业与汽车市场,需求迟迟未能恢复,直接导致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,库存压力上升。

2025年第一季度展望亦不乐观,预计营收同比再降约2%,每股收益可能下滑11%至28%。盈利能力的持续收缩,促使TI通过成本控制与组织优化来提升运营效率。

对于2025年开局,TI的管理层也坦言“复苏缓慢”。尽管数据中心市场增长迅猛,个人电子和通信领域也在回暖,但占据TI收入大头的工业市场,仍比历史峰值低了20%-40%,有时甚至低35%,有时甚至低30%。汽车市场更是受宏观环境影响而复苏滞后。


TI认为这与宏观环境有关,TI的客户也看到了这一点,他们变得谨慎,投资意愿不强。这种“寒气”已经沿着产业链,直接影响到TI这样的上游巨头。

为应对周期波动,TI正在推进以内部制造和目录销售为核心的长期战略。目前,TI接近90%的晶圆生产和超80%的封装测试都在自家工厂完成。同时,公司大幅降低通过分销商销售的比例,直接面向客户销售。

这一策略虽增强了供应链自主性,但也导致库存水平面临上行压力。

TI近期获得美国《芯片与科学法案》约16.1亿美元资助,用于推进本土晶圆厂建设,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组织优化。

 

TI多次公开强调,中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市场,规模约占全球20%。


然而,态度积极,但策略却已转变,有知情人士透露,类似2025年美国Lehi工厂裁员中"整合资源保障新产能"的逻辑,中国区此次岗位调整或与TI聚焦高毛利产品线、优化全球资源配置的长期战略相关。

此前,TI已对中国区业务进行多轮调整,包括2024年北京低端电源芯片研发团队的裁撤,以及2022–2023年间MCU研发团队向印度的迁移。与以往侧重研发团队不同,本次涉及FAEE岗位的调整直接关系客户技术支持体系,引发行业对TI本土服务能力的关注。

 

另外,需要指出的是,TI的裁员并非孤例。恩智浦、安森美等半导体大厂也已纷纷启动裁员或成本削减计划。这预示着,整个行业仍处于下行周期的调整阵痛中。

此次TI对中国区FAE团队的优化,是一个强烈的信号,它表明,半导体巨头们正在重新评估每一个区域的投入产出比。


分析师认为,若终端工业与汽车市场需求未能在2025年下半年如期复苏,行业性的人员优化可能还将持续。并且,对于中国的客户和工程师而言,那个TI提供全方位、近距离技术支持的时代,或许正在发生改变。

热销型号
型号库存价格
热门资讯
empty-page
无数据